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民风民俗 > 穷家难舍热土难离 畅谈保定的燕赵民风

穷家难舍热土难离 畅谈保定的燕赵民风

2010-9-16 10:38:36   网友评论来源:中国新闻网  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  保定为燕文化的发祥地,由于地理环境、历史传统、生活习俗与中原、关陇、齐鲁、江南文化不同,而形成中华文化体系中颇具特色的燕赵文化,即以慷慨悲歌,尚义任侠著称,受到世人的仰慕。被天下有志之士视为典范。 

  唐代文学家韩愈称“古燕赵之地,多慷慨悲歌之士”,系指田光自刎荐荆轲,荆轲和高渐离不畏强秦,甘愿抛头颇洒热血为燕国献身。燕太子丹为荆轲送行时,高渐离击筑,荆轲歌曰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返。”歌声悲壮,气贯长虹。东晋祖逖北伐,忧忿而逝。刘琨为复疆土而亡。明朝杨继盛为国忠谏不畏强暴,而遭杀害。孙承宗抗清,全家殉难。

  八国联军入侵时,保定人民拿起长矛大刀与侵略军浴血奋战。日军侵华时,人民配合八路军痛击敌人。山岗上,大道边,到处有爆炸组和神枪手,打得敌人人仰马翻。

  狼牙山五壮士为国尽忠,名扬海内外,均乃慷慨悲歌遗风。该遗风的形成除自然环境外,还有战争频繁、惨烈和民族冲突连绵不断等人文方面的原因,形成不畏强暴,不甘凌辱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。

  燕赵文化以深厚的学术根基为依托,养成了古朴、淳厚、务实的文化传统。以朴质、节俭、戒浮侈为荣。人们自古笃信伦常,恪守礼教,重儒术,明道义,以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和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为做人的美德,处事依孔孟之道,以修身齐家为本,知耻自尊,不依势欺人、恃强凌弱,行事谨慎,质朴直率,无妄动之举,燕昭王礼贤下士之风代代相传。

  民风以助人为乐、济人为美。路遇不平,拔刀相助,舍生取义,舍财取义。明末宦官魏忠贤谋害良臣左光斗等人,定兴鹿正及容城孙奇峰、新城(今高碑店市)张果中,冒死舍财救忠良,被誉为“范阳三烈士”。清嘉庆年间,天理教农民起义失败后,其领导人冯凯克等逃难,蠡县刘观澜之父冒险将其隐避在家中10余年。当代出现众多李忠良、宋增娣式的义举人物,他们为救人脱难,而牺牲了年青的生命。

  保定尚文风盛,倘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尊师重教,培育良才,出现众多全国知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、科学家、文学家、艺术家(参见《保定历史人物传略》)。民众喜爱文艺,全市6000余行政村,基本上村村有文艺团体。白洋淀地区被誉为“戏曲之乡”,出现众多国内知名戏曲家。有戏剧大师齐如山,京剧名演员盖叫天、李万春,评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张丽云(筱桂花),以及地方戏曲名演员韩世昌、由际云等(参见《民俗地方戏剧》)。

  保定人好客,特别是农村,待客如贵宾,用家中舍不得吃的珍贵食物待客。举办庙会的村庄,在庙会期间主动邀请亲友来逛庙会。清苑国公营奶奶庙供无生老母,凡无生老母家乡人来庙会,无论认识与否,村民热情地将其接到家中,食宿免费。

  保定还有封闭性、保守性的民风,怀土观念重,非不得已,不轻易弃乡。尤其是穷乡僻壤的山民,过着糠莱难以度日的艰苦生活,亦不肯离家谋生。故有“穷家难舍,热土难离”的俗语。由于见闻不广,不免闭塞。新中国建立后,党和政府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教育人民,树立起雷锋、焦裕禄、孔繁森等一系列模范典型,成为人民学习的楷模。教育人民破除迷信,相信科学和社会主义才能摆脱贫困,奔向富裕之路。 

  随着时代的步伐,人民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,新的风俗正在兴起,土葬向火化转变。家长包办婚姻向自主婚姻转变,出现了集体婚礼、旅游结婚等新事新办的势头。在改革开放的时代、守旧和盲目排外的观念逐步淡化。农民进城务工、经商,山里人走出大山,下海经商,并与外商合作办合资企业,其产品远销海外,走向了世界。封建迷信思想逐渐消失,旧社会过春节和庙会以祀神为主。现在春节贴神像、摆供、烧香、叩头敬神者,已不多见。庙会则以开展物资交流和文艺活动成为主体。形成了互帮互助,见义勇为,尊重知识,尊重人才,重视科学文化的良好社会风气。高尚的民风,成为社会长治久安的保障。

【分页导航】
   [编辑:高珊珊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河北  保定  燕赵    
热门景区排行榜